找到相关内容146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含经与菩萨道

    阿含经与菩萨道 仁俊  菩萨道,是普遍的记载于一切圣教中的,不但诸大乘经中广为敷说崇赞,即是阿含经中,也是提倡到的。向来有一部分佛教学者,把阿含划为小乘人所修行的法门,肯定它不通于大乘。这样,在声闻道与菩萨道之间,筑起一道鸿沟来,反而使普遍于一切圣教中的菩萨道,受到局限,对发菩提心“不待时”的圣教,也被忽略了。不知阿含经,并不但是声闻的。这所以台宗判阿含经为三藏教,比贤首宗要高明得多!为著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4655289.html
  •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

    未来际,宁碎此身犹如微尘,经百千劫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;宁以铁钩拔出其舌,长有由旬,铁犁耕之,血流成河,经百千劫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;宁以百千刀轮,于自身中,自由出入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;宁以铁网周匝缠身,经百千劫,誓不违于如来圣教;宁以剉碓斩碎其身,百千万段,皮肉筋骨悉皆零落,经百千劫,终不违于如来圣教。” 尔时,阿难从于坐中安详而起,白佛言:“世尊,此经当何名之?云何奉持?” 佛告阿难:“此经名为父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776380.html
  • 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中的因明

    立因三立喻四合五结六现量七比量八圣教量所成立。自性者。谓我自性法自性。若有若无所成立  差别者。谓我差别法差别。若一切遍若非一切遍。若常若无常。若有色若无色。如是等无量差别  立宗者。谓以所应成自所...正信解生。谓彼于此决定当有由俱转故。如远见烟知彼有火。是名现量为先比量  圣教量者。谓不违二量之教。此云何。谓所有教现量比量皆不相违决无移转定可信受。故名圣教量  论庄严者。谓依论正理而发论端深为善美...

    玄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4238133.html
  • 何为因明及与逻辑的异同

    现量境,从现量境流出的谛实语必定成立其为圣教量,堪为后世门徒信受奉行。然而,各家之间圣教量并不相同,是所证相同而表达不同呢?还是本来所证也不相同有高低真假之分?这里面就存在争论。在各自的学说体系之间,由宗教悲情所确立的圣教量,该如何再在自宗与他宗共同的观现世量上成立,仍需要论证,所以它必须回头找根据,从果溯因。   也许有人会问,观现世量的知识毕竟属于此岸,怎么能证成具彼岸性的解脱之理?答:西方宗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4338689.html
  • 研究佛学之目的及方法

    则成戒取;见不正,即成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。我们现在身心所现行的皆是迷执,不可依他来求正见,必须依佛菩萨得正见以后所说的圣教──三藏教典,由研究此圣教来成就我们的正见。正见成就后,正信、 正戒自然成就。正见...。佛眼、八地菩萨方得。法眼分二种:一、至教法眼,二、自证法眼。至教法眼,由闻思慧研究三藏圣教,成就自己之理解,所谓虚心受教,即闻成就。由闻而思,再加以定等修习,即成就正见。有此正见,即可自利利他。十信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849041.html
  • 儒教研究及其意义

    除张之洞保国保教的言论之外,还有朱一新、洪良品、安维峻、许应揆、文悌、孙家鼐、王仁俊、屠仁守、梁鼎芬、王先谦等人的文章。这些人,虽职务不同,但都是当时重要的儒者。他们称儒教为“圣教”,称基督教等为“异教”。他们要扶“翼”的,就是被称为“圣教”的儒教。他们反对康有为,是因为他们认为,康有为要把孔教变为“康教”;因为人人祭天、祭孔,违背了儒教的基本原则。  几年以后,废除科举。由张之洞、孙家鼐等主持...

    李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4355102.html
  • 玄奘大师所传的唯识佛法的特点(1)

    哲学的殊胜之处,才能使佛教屹立于世界宗教和哲学之林而长盛不衰。  二 佛教界所说缘起法的几种差别  众所周知,释迦佛所说的一代圣教,其核心教义就是讲缘起法。如云“诸法因缘生,缘灭法亦灭,我佛大沙门,常...所说的一代圣教,无不是为了揭示宇宙人生唯一究竟的实相真理(缘起性空或一切唯心造)及其内在的自然规律(因果律和无我律),以达普度众生,令其获得出离解脱为目的。正如《法华经》云:“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...

    释悟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261680.html
  • 悼念一代导师 ─── 印顺

    悼念一代导师 ──── 印顺  胜军  如此简单平凡的一生,郤含容不平凡的法身慧命,百载风云,翻云覆雨,从腐败衰落,奄奄一  息的圣教中,开显一条从人而直趣佛道的康庄大道――人间佛教。其间经历先天的...学界无  的放矢及歪曲义理。反观他在教界的遭遇,不禁令人叹息。  五.宗教性――导师如此苦心孤诣,多方面的开展,其根本内义郤是很宗教性的,如小心观察,仍可  看到传统及保守的影子。他内在的悲心,为圣教...

    胜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0063293.html
  • 性释

    。三者、遍一切义。谓凡言性,复须遍一切法无所偏缺,此遮各有体用义相不得言性也。   持此三义,以衡法界诸法而观世间及圣教等所言之性,今试约为述之:一者、指「诸法离言自性」(亦曰诸法离名种分别之自相,...种种观察,可知世间圣教之谈性差别。在通达诸法离言自相者,其谈性皆方便假施设言。要之,未悟一切法皆缘生如幻无自性,此缘生如幻无自性之诸法自相,终非比智假诠能及,则所谈性总不离遍计所执实我法性而已!   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639569.html
  • 答起信论唯识释质疑

    非缘起也。况所缘缘、转无间缘但心法有,非狭非劣,正其殊胜,是能虑变之心法乃有此缘故。既起能虑变之心法,间接即起所虑变之色法故。至云:圣教何在,则唯识论“阿陀那识及前五识,有漏无间有无漏生;第六、七识,...此道清净──正智、生境清净──圣教、摄诸清净法,此真如亦摄诸清净法。就清净义,正智真如合名真如,亦何不可?且唯识论随胜德假立十真如,亦含智、断、恩德以说真如,彼既假立,此何不可,严格言之:分别但属有漏...

    太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243058.html